跳至内容
一债务评估与前期准备
1. 债务分析
核实债务凭证(如借条合同转账记录等),确认债务合法性及诉讼时效(通常为3年)。
调查债务人资产状况(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通过信用机构或法律途径获取财产信息,评估还款能力。
若债务人无偿还能力,可协商分期或延期还款(最长可分60期)。
2. 制定策略
根据债务人情况选择协商法律诉讼或委托专业公司等途径。
二初步催收阶段
1. 友好沟通
通过电话短信或函件提醒还款,说明债务详情及法律后果,给予合理宽限期(如7-15天)。
记录沟通内容,避免暴力催收(新规禁止骚扰联系人及非合理时段联系)。
2. 上门协商
派员实地拜访,核实债务人经营或居住情况,当面协商还款计划,保持合法合规。
三法律手段介入
1. 发送律师函
委托律师出具正式催款函,明确还款期限及诉讼风险,增强威慑力。
2. 提起诉讼或支付令
向法院提交证据申请支付令(适用于无争议债务)或直接起诉,冻结债务人资产(如查封房产账户)。
2025年新规强调需通过合法程序,禁止滥用诉讼。
3. 执行阶段
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查控系统处置债务人财产(如拍卖抵押物)。
若债务人无财产,可终结本次执行,待发现财产后恢复执行。
四专业讨债公司服务(可选)
1. 委托流程
选择信誉良好的公司(需查验资质成功案例及透明收费)。
签订委托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如不成功不收费模式)。
2. 专业手段
公司通过法律团队谈判专家等多渠道施压,结合调解或诉讼提高回款率。
五后续跟进与信用修复
1. 还款监督
督促债务人按计划还款,定期提供还款凭证。
若达成和解,需签订书面协议避免纠纷。
2. 信用管理
2025年新规允许信用修复,债权人可协助债务人消除不良记录(如结清后申请撤销失信信息)。
注意事项
合法性:严禁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时效性:关注诉讼时效,避免因过期丧失胜诉权。
灵活应对:根据债务人反馈调整策略(如分期减免部分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