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2025年最新政策,上海的讨债公司若采用非法手段催收债务(如威胁骚扰暴力等),均属违法行为。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催收公司的合法性边界
1. 违法催收行为明确禁止
任何组织或个人通过威胁恐吓非法拘禁等手段催收债务均属违法,严重侵犯人身及财产权利。2025年实施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定,催收仅能联系借款人本人,不得骚扰其亲友或使用侮辱性语言,否则最高可吊销牌照。
2. 合法催收途径
债权人应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合法途径追讨债务。例如,可申请支付命令本票裁定或向法院起诉,而非委托第三方公司暴力催收。
二2025年政策对催收行业的冲击
1. 禁止催收政策
自2025年10月起,全国范围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恐吓骚扰或上门催收,仅允许通过法律程序(如诉讼仲裁)解决债务纠纷。违规者将面临行政或刑事处罚,催收公司需转型为法律咨询等合规业务。
2. 上海地区的执行情况
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对暴力催收的打击更为严格。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升级合规管理,推广智能催收技术,债务人可向监管部门投诉违规行为。
三当前讨债公司的存在形态
1. 部分公司转型合规服务
传统催收公司可能以“债务协商”“法律援助”等名义存在,协助分期还款或减免利息,但需警惕其中可能混杂的反催收黑产(如教唆逃债或骗取服务费)。
2. 违法催收仍存但风险极高
尽管政策严控,少数公司可能隐蔽操作,但面临吊销执照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债务人遭遇威胁时可录音取证并报警。
四债务人的应对建议
综上,上海现存的讨债公司若合规经营(如提供法律咨询),则合法;若涉及暴力催收,已无生存空间。建议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债务问题。